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好发于冬春季节,其他季节也有散发病例发生。麻疹传染性很强,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。
1. 麻疹的主要症状
麻疹早期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炎症及眼结膜炎症,如发热、流涕、喷嚏、咳嗽、流泪、畏光、眼结膜充血、眼睑水肿等。起病2-3天口腔颊粘膜上出现麻疹粘膜斑为其特征。
麻疹患者起病3-5天后发热达高峰时开始出皮疹,自耳后、发际,渐及面、颈部,后自上而下蔓延到胸、背、腹及四肢,最后到手掌和足底,于3天左右出齐。
麻疹皮疹为红色斑丘疹(可突出皮肤,摸起来感觉不平),用手指轻轻按压可以退色,部分可融合成片,皮疹之间皮肤正常。皮疹出齐后持续3-4天逐渐消退,若无并发症,体温开始下降,病情好转。皮疹退后,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。
2. 麻疹属呼吸道传染病
传染源: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,病人自发病前2日至出疹后5日(即出疹前后10天),眼结膜分泌物、鼻、口咽、气管分泌物中均含有麻疹病毒,具有传染性,恢复期患者不携带病毒。
传播途径:麻疹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,与麻疹病人密切接触,也可引起传播。
易感人群:未接种疫苗和未感染过麻疹的儿童是患麻疹的高危人群,我国以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。感染麻疹后可以获得较牢固的免疫力。近年因长期疫苗免疫的结果,麻疹流行强度减弱,平均发病年龄后移。
3. 麻疹的治疗原则
至今尚无抗麻疹病毒特效药物。
普通患者可给予支持和对症治疗。在清洁通风的环境中隔离,卧床,给予容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,补充足量水分及多种维生素,尤其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,保持口腔黏膜及皮肤清洁。在出疹期,若体温不超过39℃可不予处理,因体温太低影响发疹。
若患者症状严重或出现并发症,需及时就医。
4. 麻疹的预后
普通麻疹患者预后良好,皮疹一般不留瘢痕。
极少数麻疹患者为重症麻疹或合并严重并发症,如支气管肺炎、喉炎、心肌炎、麻疹脑炎、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,预后严重。
孕妇感染麻疹可致胎儿严重畸形,还可导致流产、早产或死产。
5. 麻疹的预防措施
隔离传染源:发现麻疹患者要早期隔离。一般病人隔离至出疹后5天,合并肺炎者延长至出疹后10天。接触麻疹的易感者应检疫观察3周。
免疫接种:麻疹是可通过接种麻疹疫苗来预防或消除的传染病。目前国家推荐的免疫程序是8月龄接种第一针,18-24月龄接种第二针。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,免疫力维持4-6年。
日常预防:
①宿舍、教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环境干净整洁。
②经常晾晒被褥、衣物。
③麻疹患者居住房间可以紫外线消毒。
④疾病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去人流密集和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,尽量降低接触麻疹病毒的可能性。
⑤易感人群多参加户外锻炼,增强身体免疫力。
⑥与麻疹患者接触者,可以应急接种麻疹疫苗。